书写脱贫精彩“答卷” 擘画乡村振兴蓝图——五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三
书写脱贫精彩“答卷” 擘画乡村振兴蓝图
——五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三
五年,是时间的标尺,也是发展的刻度。市七次党代会以来,全市4个贫困县如期摘帽、75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、46.54万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……
没有哪一组数字比这更有温度,没有哪一个消息比这更振奋人心。
五年来,全市上下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,严格落实“六个精准”要求,充分凝聚各方攻坚合力,创新实施“六四四”方法路径,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,以实际行动诠释了“上下同心、尽锐出战、精准务实、开拓创新、攻坚克难、不负人民”的脱贫攻坚精神,交出了一份彪炳史册的壮丽答卷。
经过五年的努力,我市城市综合实力更强,乡村发展势头更足,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可持续、安全感更有保障……
靶向施策,下足功夫兑现扶贫承诺
时间拨回建档立卡之初。咸阳有淳化县、旬邑县、长武县、永寿县4个国定贫困县,7个非贫困县,757个贫困村,贫苦人口46.54万。
贫困,犹如一座大山,压在人们的心头。脱贫攻坚战这份沉甸甸的重任,咸阳要如何着手?
为此,我市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,逐级签订“军令状”,制定“路线图”,明确“时间表”;定期召开脱贫攻坚专题会、领导小组会,传达贯彻中、省决策部署,研究推动工作任务落实、巡视考核问题整改、疫情灾情应对化解、“三排查三清零”等重点工作。
市委、市人大、市政府、市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身作则、率先垂范,常态化下沉到脱贫一线开展调研督导、“解剖麻雀”、化解问题,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。
一级做给一级看,一级带着一级干。咸阳大地上留下了无数党员干部的串串足迹,丈量着从贫困到小康的发展进程。2016年以来,“四级书记”累计遍访贫困对象46万余次,形成调研报告536份、出台政策文件586份、解决具体问题4.98万件。
建立联席会议、督导考评、关爱激励等制度机制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人才队伍保障。始终保持贫困村、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,攻坚期间全市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865名、工作队1566支、驻村干部3897名,结对帮扶贫困群众8.83万户。
聚焦合力攻坚,深化定点扶贫,2016年以来,我市累计争取中国银行无偿援建资金3.6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00余个。深化东西部协作,实施产业合作项目29个,投入资金10亿元,探索形成“5+N”镇村结对模式。深化社会扶贫,动员企业、社会组织开展村企合作、结对帮扶,国企合力团投入资金3亿元建成9个扶贫项目,高校、医院对口帮扶解决上学难、看病难问题,各级驻村帮扶单位累入资金4.67亿元。
团结就是力量。咸阳形成了“人人皆愿为、人人皆可为、人人皆能为”的大扶贫格局,汇聚起全面打赢脱贫战的强大合力。
从基础设施到教育扶贫,从住房安全到兜底保障,聚焦“精准”二字,下足“绣花”功夫,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,成为咸阳兑现扶贫承诺的温暖实践。
五年以来,累计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779处,完成县乡公路、通村公路改造2114公里,“油返砂”整治1503公里,对138个中心村、35个贫困村、110眼机井实施配套电网改造,实现了全市所有建制村动力电入村、生活电入户、主干道硬化、安全饮水保障、4G信号和网络宽带链接全覆盖。
此外,健康扶贫的全方位救助、危房改造的全覆盖保障、低保兜底的全要素融合……纷纷折射出咸阳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,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。
扶智扶志,产业强基促振兴
“如果不是镇上发展西红柿产业,如果不是在大棚这3年学下手艺,如果不是政府补贴有了自己的棚……我咋都没想到自己能从曾经的贫困户,到如今年收入8万多元的致富带头人。”在淳化县铁王镇,倪涛看着一筐筐红彤彤的西红柿,讲述着自己的脱贫经历。
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,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,既然党的政策好,就要努力向前跑”每个有干劲的群众都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,都奋力向前甩开膀子加油干。
决战决胜脱贫攻坚,造血比输血更为重要。
“跳出扶贫看扶贫”。五年来,我市全面整合资金、集聚产业项目,因地制宜,精准施策,培植壮大了一批地方特色产业,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能量,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泾阳县口镇郭家垣村,一处存栏120只奶山羊的乡村振兴羊场倚山而建,一只只奶山羊悠闲地吃着草料,欢快地嬉戏玩耍。据介绍,该羊场总投资130余万元,其中扶贫资金投资50万元,现存栏奶山羊120只,羊场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分红3万元。
奶山羊,大产业。泾阳县抢抓全省培育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机遇,大力推行“雅泰模式”,全力打造奶山羊全产业链基地县,同时实行统一饲喂标准、统一技术服务、统一鲜奶收购、统一市场管理、收购保护价的“四统一保”操作规范。今年,泾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注入产业扶贫资金3540万元,将种植饲草、饲料加工形成的上游产业,结合奶山羊养殖的生产环节,以及鲜奶收购、羊粪产肥的下游产业,投资培养了一条完整的奶山羊产业链,已实现72个村集体经济增收216万元,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。
发展扶贫产业,找准路子是关键。
五年里,我市因地制宜,做优北部县市以苹果为主、以小杂粮、食用菌、中药材、高山冷凉蔬菜为补充的山区产业板块;中部县以时令水果和杂果、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为主、以奶山羊、生猪、肉牛肉羊等特色畜牧业为补充的旱腰带产业板块;南部县市以设施农业为主,以早熟苹果、大路菜、时令水果为补充的渭北平原产业板块。
通过大的产业结构优化,着力培育壮大新产业、新业态,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,推进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、经营规模化,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贫困地区产业聚集度。
目前,我市累计培育优质苹果基地252万亩、蔬菜基地108万亩,奶山羊存栏74万只,建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921个、现代农业园区270个、村级光伏电站216个。打造出“咸阳马栏红”“武功小子猕猴桃”等一批地域特色品牌。袁家村股份带动、泾阳龙泉公社“景区带村”等经验模式,分别被列入全国和全省旅游扶贫经典案例。
同时,我市通过“四增四创”工作模式,采取定向招聘、劳务协作、公岗安置等方式,累计帮助25.1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或创业。
加快衔接 擂响乡村振兴战鼓
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。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咸阳党员干部群众们任重而道远。
2021年5月24日,市扶贫开发局重组为市乡村振兴局,标志着“三农”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。
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我市严格落实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持续对摘帽县、出列村、脱贫户、边缘户等重点对象和12类风险人群进行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,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求,持续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。
同时,以“吨粮田”“万元果”“百万元合作社”“千村万户”增收计划等6大行动为牵引,着力推进产业帮扶向到镇到村带户转变,提升产业水平;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,提升就业水平;大力实施消费帮扶,提升消费水平;持续改善脱贫乡村基础设施条件;稳步提升脱贫乡村公共服务水平,提升为民服务能力。
五年来,咸阳走出了一场脱胎换骨的精彩蝶变。广袤的咸阳乡村大地上,咸阳儿女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化成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。
乡村振兴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,如今的咸阳农村,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农家,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,一张张笑脸绽放幸福安康。
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:袁森文内图片为咸阳日报资料图
编辑:韩越
审核:闫莉 签发:王鹏飞
声明:我们重视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图片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侵权的,请联系我们删除,谢谢!
往 期 推 荐